第(2/3)页 杨婵看着微微喘息的李风,眼中异彩连连:“李风,你这条路……前方恐怕真是一片无人见过的广阔天地,真是不知,未来你会达到什么程度!” 李风听后苦笑一声:“究竟到底能够走到何种程度,将来不可知啊,只能一步一步的修吧!” 杨婵凝视着李风,好奇追问道:“李风,此番顿悟,实力提升一倍,乃是集义之功,此次在这五行山前,你究竟集了何种义,竟能引动如此磅礴的天地正气?” 李风闻言,脚步微顿,目光再次遥望五行山方向,眼中流露出一种复杂而敬重的神色。 “此次所集之义,并非锄强扶弱之义,亦非忠君爱国之义。此番所集,乃是见前行者之悲壮,证众生变数之可能,而致天地本有之良知的义!” 杨婵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,追问:“致良知?这良知究竟是何物?是善吗?是恶吗?” 李风摇了摇头、 “杨姑娘,我认为,众生降世之初,未发之中的本心,如明镜,本身空灵,无有善恶之念,其观念皆是出生之后对自身好坏所成。对我好则为善,对我坏,则为恶,然而,对于天地大道而言,它本身并无我们定义的善与恶。” “我认为,所追求的良知,并非世俗的善恶标准,而是要去去契合那大道本源的是非,即,什么是符合道的生机,流通与演化,又谁阻碍了道,使其僵化、死寂。” “当我们的一言一行,所思所想,都能不断去亲近真正的大道善恶,这边是致良知。这就是是集义!集义则与天地正气共鸣,也便有了真正的心出法随!” 此刻,李风因为此次机缘,让本心出现了极高的通透领悟,领悟不在于法力本身,而在于曾经在骊山老母处,李风属于是刚刚出现这个想法,但是却属于是隔靴搔痒的无法融入内心。 到了此刻,这个靴子似乎给扒掉了,曾经知晓的道与理,现在却有了真正的领悟。 这便是知的提升,也是道的增长。 “唯有如此致良知,方可让本心与天地正气高度亲和,共鸣,从而引动它,驾驭它!这,便是儒家浩然正气的根本!浩然正气也并非单纯指儒家,而是儒家是唯一入世之教,方可修成,佛与道,一个畏因,一个惧果,不会产生浩然正气,这才是儒家专有,而杨姑娘你真正的抛弃神而入世,积累的炁,本身也是浩然正气的一种,不过是与你的神力交织,出现与我不同罢了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