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3章 师徒夜谈(上)-《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崔巡抚听着,眼中赞赏之色越来越浓,到最后,已是捻须含笑,轻轻颔首:

    “好,好。仲默,你的学问是越发扎实精进了。看来这两年游学,于你确是增益极大。尤其在经史根基与见解悟性上,便是为师,如今能指点你的地方也不多了。

    唯有这策论一道,关乎实务、时局、吏治,需多年阅历积累,非闭门苦读可得,还需多多钻研。”

    “师父谬赞,学生愧不敢当。若无师父昔日打下的根基,学生断无今日寸进。策论之道,更是需要师父时时点拨。”王明远连忙谦逊道。

    崔巡抚摆了摆手,示意他不必过谦。他望着烛光下弟子年轻却已初显沉稳的面庞,眼神有些恍惚,仿佛透过他看到了六七年前,在秦陕的知府府衙后院,第一次见到这个瘦弱却眼神清亮的少年时的情景。

    那时收下王明远为徒,不光有老友柳意(柳教谕)的情面,也有几分惜才之心,更多则是顺水推舟。

    岂料这徒弟竟是个真正的宝库,一次次带给他惊喜,甚至……是巨大的助益。

    这几年来,从最早的蝗灾应对之策,到地动救灾的条陈,再到秦陕官场动荡中助他巧妙脱身、稳坐钓鱼台甚至最终获益巨大的隐晦提醒,乃至后来追回赃款、让他考绩得了个难得的“优等”……

    这一桩桩一件件,看似偶然,实则背后都有这弟子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子。

    自己这个师父,名义上是教导者,实则从中获益良多。

    而且,他隐约调查到,在自己此番述职升迁的关窍处,似乎有一股来自定国公一系的微弱却关键的力量在暗中推动。

    但他与定国公府素无往来,这助力从何而来?

    思来想去,唯一的交集,便是自己弟子那位在定国公麾下效力的二哥王二牛了。

    定国公如此照拂,其意不言自明。

    更让他心惊的是,近日通过家族的特殊渠道得知,自上次边关遇险后,定国公一改往日稳健风格,在军中大力整顿,麾下有一名义子(注意重点),骁勇善战,屡建奇功,尤其近来更是连破鞑靼主力,捷报频传。

    虽消息被有意控制,但在高层已非秘密,年后论功行赏,只怕一个实权将军的职位是跑不了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